文化创新国际论坛
品牌活动»文化创新国际论坛
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的融媒体转型 第五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12-16
浏览量:
 1216午,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于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媒介融合论坛力邀学界和业界高层精英“传统媒体的融媒体转型”为主题,展开了一场跨界的头脑风暴。

 

届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嘉宾合影

 

出席论坛的嘉宾,既有来自纸媒的当家人,又有来自新媒体的探索者,既有来自理论学界的知名教授,又有来自业界的实践先锋,他们立足于媒介融合趋势,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数字终端设备在促进媒介融合与创新上的作用,如何在媒介新时代主导舆论格局,如何把握传媒行业发展规律,以积极心态面向未来抢先布局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为近百位在场的媒体从业人员、研究者及在校学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本届论坛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主持。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

于丹教授在开幕词中提到,媒介融合论坛已经走过四个年头,见证了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各个媒体机构的转型尝试。传统广播电视和纸质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高举改革大旗,积极拥抱新媒体和试用新技术、转变新思路,成为媒介融合转型的主力军。目前改革成果初现,亟待我们对成功案例进行系统性、有学理化的研究和总结,对于进一步推动媒介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新的媒介发展业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汤一原认为,
互联网正在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融合发展的任务也更为紧迫。自媒体以“分布式”生产新闻的特性发展迅猛,开辟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同时虚假传播、盲目跟从、情绪化表达使得网络新闻分发充斥了各种复杂问题,他认为,专业媒体机构才是厘清真相、还原事实的可靠保障。他以北京日报新媒体产品“长安街知事”为例,强调新媒体时政报道在拓宽选题、增加细节和深化分析方面具有传统媒体难以匹敌的优势。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汤一原

 

光明网副总裁兼总经理陈建栋认为,媒体的技术创新和内容生产进入了2.0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回归内容核心,强化特色内容。在媒介融合新时代,应当处理好内容和生产的关系,强化内容特色、积极创新技术应用,让技术为内容生产赋能;而面对新兴技术,必须找到合适的场景,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利用技术创新加强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效率、用户体验以及拓展服务三个效果。


 

光明网副总裁兼总经理陈建栋

 

全国妇联宣传部长、中国妇女报刊协会会长张小媛分享了全国妇联在媒介融合中的实践。面对近几年五十多家纸质媒体关闭或者停办,妇联旗下纸质刊物订阅量锐减的情况下,活用新媒体加快推进妇联系统网络及传播渠道建设,如何传播女性声音。通过整合媒体渠道资源、内容资源,形成新媒体矩阵,尝试直播等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传播效率。

 

全国妇联宣传部长、中国妇女报刊协会会长张小媛

 

 

北京新媒体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蒋虎以北京时间的实践与探索为例,对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传统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大数据已经不仅是技术概念,更是一种社会状态全新的时代,大数据智能分析、预警、预测、决策的四个功能,将会使传统新闻的内容生产流程和表现形式发生彻底改变。他提出“新型主流媒体”是媒体、平台与流量的统一,依靠技术但不惟技术,立足平台但不惟平台;争取点击率但不惟点击率,有态度、有价值观、发挥导向作用。

 

北京新媒体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蒋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电视的发展与创新空间进行了启发性的思考,他认为电视面临的总体困境在于受关注度下降、收入下降和人才外流,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在于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高端大制作,电视媒体未来发展理念在于生产主体、传播主体和营销主体的重构。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在于走新路、依靠自己人、打文化牌,契合国家需求,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

 

 

新华社音频部主任陆小华提出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传播的影响,传播基础技术正发生代际更替。他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是重构采编发网络、再造采编发流程,这是媒体深度融合最需要突破的难点。


 

新华社音频部主任陆小华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指出融合传播的创新方向应该视频化、社交化、移动化、智能化。传统主流媒体必须重塑自己的表达方式,必须从思维到认识,从内容到渠道,从平台到经营,实现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现代传播体系 。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对此做出创新实践,提出了“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的基本思路,不断深化融合传播。涌现出“三微一端”宣传矩阵、大数据服务、VR视频、网络同步直播、虚拟坐席、实时弹幕、微视频等多种融合互动形态。对于融合传播的下一步创新方向,吴克宇认为智能化是未来融合传播的创新方向,而实现智能化传播,用户思维和技术驱动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

 

人民网《网络舆情》杂志总编辑祝华新从正能量的价值在于传播、学术规范与科学共同体、基础研究和文化传播的分与合三个方面对正能量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传播要避免网上网上历史虚无主义,学术的价值在于原创,也在于有效的传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样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成为当今大学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术文化研究也需要“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有效供给”。


 

人民网《网络舆情》杂志总编辑祝华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工作室导演杨俊峰通过几部自己创作的微影片作品指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同时要融合组合拳,提前策划布局分头执行、全面推进媒介联动,最后毕其功于一役。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故事工作室导演杨俊峰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提出人工智能颠覆了内容生产流程,提高了编辑效率和实时传播速度;还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的指数级别,改变了把关人规则。对于“人工智能在多种方面颠覆了内容生产使传媒业对人工智能恐慌”的问题,张洪忠教授指出,人工智能不是取代人,而是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对传媒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媒体首先需要真正了解人工还能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品需求,寻找前沿的技术公司合作,这才能真正进入传播技术前沿。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

 

 

作为传媒学界年度重要学术对话会议,媒介融合与创新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论坛汇聚政产学研各界文化经营和媒体大咖,始终敏锐地关注当今社会媒体发展大势,对媒介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及议程进行了颇有影响并卓有成效的讨论,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媒体的发展贡献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