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首席专家,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于丹教授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文化节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为推动海内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丹教授先后在中国、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40余个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讲座,得到广泛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潜心问学、笔耕伏案,于丹教授著有《于丹<论语>心得》,该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多次再版并被译为近4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此外于丹教授还著有《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于丹趣品汉字》、《于丹字解人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以及《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光明万物生》、《有梦不觉人生寒》等。在博古通今、学以致用的同时,于丹教授亦投身于公益事业,她积极参与大型公益慈善活动,持续不断的为爱心的传递付诸努力。于丹教授是一座桥梁,不仅让经典浸润当代人的内心,更是让博大精深的东方智慧睿撒世界、亲近民心。
2006年,国庆节期间,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解《论语》,向大众分享论语心得,论语感悟。在节目中为经典与通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掀起了国内外重温传统文化的高潮,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深入浅出的开启了受众朴素而温暖的中国智慧。
2006年出版《于丹<论语>心得》,通过其通俗易懂的解读,引领大众回归古代先贤提供给世人的生存智慧,其中包括生命价值、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境界情操等,这些内容不单是知识和趣味,而是现代人寻求心灵安定所亟需的精神力量。《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国家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第四届图书奖荣誉奖、中国出版集团畅销书推广计划、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颁发的版权最高奖项——版权金奖、2006年度“十六佳图书奖”、新浪图书风云榜“2006年度图书非虚构类第一名”。《于丹〈论语〉心得》出版以来,连续再版,简体中文版销量高达850余万册,繁体中文销量25万余册,带动了国学的悄然兴起。
世界知识产权版权金奖奖章
《于丹〈论语〉心得》已被译为26种文字(英文、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荷兰语、葡萄牙语、捷克语 、印尼语、匈牙利语、瑞典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希伯来语、日语、俄语等)36个版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外文版销量已近80万册,并即将发行俄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越南语、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版本。
于丹教授出版作品图片 |
|
《于丹〈庄子〉心得》延续了于丹教授的独特风格,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庄子的思想,在通俗易懂、妙语连珠间激起共鸣。从庄子其人、人生境界、感悟与超越、认识自己、困境出路、对待生死、坚持与顺应、本性与悟性、心态与状态、大道与自然等十个方面,阐释了《庄子》中所蕴涵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于丹<论语>感悟》作为《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孔子的思想。在书中,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论语》的朴素和温暖,以及至始至终充满的智慧。全书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彻。 以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共鸣的文字告诉我们,《论语》的智慧不止于一两则警句,更珍贵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总是用最朴素的话去点明至高的真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教授回归古典文学专业,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教授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在《于丹趣品汉字》中,于丹教授追根溯源,从字形、字义的发展演变,深入解读118个常用汉字,让读者能够认识汉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透过汉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哲学理念,领悟为人的智慧和处世的道理。近千个知识点,包含大量传统典故、故事,古诗词解读及注释,分析古人用字之妙,全方位立体化解读汉字,真真切切感受汉字之美。
于丹教授结合自身的生命感悟,在《于丹字解人生》中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而汉字的平常又高贵、简单却深具韵味的气质,也在她的解读中得以充分展现。本书选取的汉字都是生活中惯用的平常字,以其演变轨迹为切入点,通过对字形变化的解析,体会先人的生活观念,挖掘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出于对于文字的热爱,于丹教授结合自身对文字多年的使用和琢磨,作为老师,作为妈妈,希望同朋友分享平常与学生、与孩子交流出来的关于汉字的心得。同时,也希冀借助此书的出版,激发“键盘一代”对中国书写的兴趣,感受中华文明在汉字演变中的更替和发展。顺着汉字的轨迹,触摸历史,亲近祖先祖,唤醒心中对母语的情感记忆。
于丹教授在《于丹趣品人生》中带领读者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至今,陆续出版了《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光明万物生》、《有梦不觉人生寒》等系列文学著作,掀起了社会对于中国人古典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的广泛探讨和关注。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等多次再版。
于丹教授出版作品图片
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各地上星卫视,以及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爱奇艺、腾讯、优酷等新媒体平台创作、策划了大量文化传播类视频节目。运用人际传播策略,将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使得经典从高阁之上回归人间,引发无数心灵的触动,使经典穿越时空的尘埃,唤醒今人迷失的心灵,以生命感悟激活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分享论语心得,论语感悟,庄子心得。在节目中为经典与通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掀起了国内外重温传统文化的高潮,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深入浅出的开启了受众朴素而温暖的中国智慧。
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于丹·游园惊梦》:
将传统艺术形式昆曲作为一种“元素”和当下进行结合与浸润,活化文化使之与都市人时尚生活幻生出新的化学反应。
中央电视台《文明之旅》:
参与“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中庸的智慧”、“家教古有方”、“汉字的魅力”等27期专题节目的录制,分别按亚洲、美洲、欧洲的黄金时段编排与全球的观众见面
|
中央电视台《文化讲坛 · 丹韵词音》:
2012年春节期间黄金时间连续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平均每集都会品23首唐诗宋词元曲,涉及李煜、李清照、柳永、汤显祖等文学大家,成为春节里的一道文化风景。
北京卫视特别节目《念念不忘》:
以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等古代名人流传至今的“家书”为贯穿节目始终的载体,以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家风、家教、家训”为创作宗旨,深受好评。
北京卫视专题节目《品味汉字》:
中国文字是民族藏在手心里的掌纹,藏着宿命由来和前世今生。节目对文字进行解读,展示汉字的魅力,帮助我们读懂中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也为“传承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助力传播。
北京卫视国庆特别节目《感悟人生》:
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镜。畅谈生活感悟,到底什么才是生活?财富并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没有太多钱财,也可以拥有富足人生。清茶、淡酒,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每个人都可以有的闲适。
河南电视台+爱奇艺 大型文化节目《汉字英雄》:
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相融合,集合全国各地识字最多的青少年倾情参与,为青少年打造展示自己掌握汉字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和舞台,提高当下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内容深度,挖掘自制节目的社会和媒体价值。
应外交部、中联部、国务院侨办、文化部等政府部门邀请前往海外进行文化交流,受到多国领导人的接见并在海外高校讲学。以“感悟东方智慧”“用东方智慧建构人生价值”等主题演讲受到了海外民众的热烈欢迎。为推动跨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古典文化。在日本、韩国、印尼、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巴西等地举行大型文化讲座,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带到了亚洲、欧美多个国家,引起了海外观众的强烈反响。
2018年9月,出访俄罗斯及吉尔吉斯斯坦,在两国首都针对当地社会主流人群中召开读者见面会,并与中俄汉学家及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
在此期间,携《于丹〈论语〉心得》(俄文版)参展第31届莫斯科国际书展,并出席“中俄汉学家对话暨《于丹〈论语〉心得》(俄文版)新书首发仪式”活动,现场讲述了其对经典、对文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并与多位俄罗斯汉学家就《论语》及其现实意义展开对话,共同讨论当下世界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儒家思想在现今世界的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智慧在全球的传播。
|
|
2016年,应中国驻东盟使团邀请赴印尼雅加达参加“中国—东盟对话关系25周年主流媒体研讨会”,阐述了以“和”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指出媒体应成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向前发展和双方形成价值共识的重要平台。
2016年,参加英国伦敦书展,作为压轴嘉宾用母语带领所有嘉宾朗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011年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被邀请参加著名的“蓝沙发”访谈。
2015年,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主持“活化汉字”文化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别支持,探讨在新的语境下对汉字进行创造性传承和转化的可能性,特别是通过设计艺术的延伸,深入挖掘汉字的美学展现力和文化内涵的方法。
2012年,担任“新西兰中国文化周”的文化大使,在奥克兰与华人领袖霍建强、杨建议员围绕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等议题进行电视对话,并在奥克兰最大的Aotea Centre的剧场举办《感悟中国智慧》讲座,在新西兰政界、文化界引起极大轰动,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011年,作为“第三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文化大使”出席了第三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暨2011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澳新站启动仪式。新西兰贸易部长蒂姆·格鲁斯、工党领袖菲尔·戈夫、国会华人议员霍建强、亚洲基金会总裁瑞奇·布朗特、出版协会主席艾德里安等嘉宾及300余名民众共同出席了当日活动。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分别为活动发来贺信。
2010年,出席中俄语言年俄罗斯“汉语年”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国电视日”论坛活动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本次论坛以“电视-传递文化、沟通心灵”为主题,通过电视为两国架起文化传播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两国之间的信任,增进中俄两国的友谊,使中俄文化交流范围更加广泛,民众参与程度更高,效果更加鲜明。
2010年,赴美参加中美文化论坛并做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她向嘉宾传递了中国文化中的淡泊从容等思想,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全球范围传播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共同遇到的迷惑。演讲结束后,美国国会议员AL GREEN到场颁发感谢信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奖状,以表彰“为传播人类文明做出突出贡献”。
2009年,赴日本东京出席上海世博会的推广活动,作为上海世博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形象大使,参加“爱城市·爱生活”世博青年论坛,并发表题为“用东方智慧建构人生价值”的主旨演讲。
2008年,在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期间,进行了两场近千人的大型公开讲座,并与秋田的企业家、日本国会议员荒井广幸、早稻田大学校长日本各界高层会晤,受到了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亲切会见,成为凝聚中日友谊、沟通中外文化的纽带与桥梁。
2008年7月到8月,首次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等知名高校举行了6场成功的大型巡回演讲。从纽约到波士顿,从西雅图到旧金山、洛杉矶,以现代思维解读中华传统经典,引起了海外学子的内心共鸣,掀起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讲座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美国研究中国学的学者到场与交流。
十年来,于丹教授先后在我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秘鲁、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的好评,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外重要文化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或重要发言。在第六届、第七届海峡论坛上作了《顺着汉字笔记寻找家的理念》和《人在草木间》的主旨发言。2009年在上海世博国际论坛上担任“多元城市文化”分论坛主持。2012年出席亚洲博鳌论坛,作为“释放文化的潜力”分论坛的演讲嘉宾,2013年出席亚洲博鳌论坛担任“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对话嘉宾。2016年,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作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主旨演讲。
|
|
2017年受邀参加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并作重要发言,“以文明互鉴增进金砖国家文化交流共识”为出发点,通过文明互鉴与文化包容来解读金砖国家间的合作默契与价值的共赢。
2017年受邀参加由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开幕,并在“国际认知与对外传播”专题研讨会并发言。
|
|
2017年,受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公明党干事长井上义久访华。受邀配合国家领导人高访,参与中日执政党高层交流——武夷山茶会,前往武夷山做“志诚之道 协和万邦”专题讲座,对中日文化共同点“和”进行阐释,提出传播策略。
工作之余,利用自身影响力关注中国的慈善事业。任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大使,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大使,全国关爱未成年人黄丝带行动黄丝带爱心大使,四川卫视中国爱公益慈善大使,《民生周刊》公益理事会专家顾问,2010中华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联盟健康形象大使以及北京扶助贫困儿童就医健康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和公益宣传,先后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社教频道、法制频道等拍摄多条公益宣传片。多次出席国际公益慈善论坛,并获得“国际慈善名人大奖”。赴山东临沂、四川宜宾参与乡村公益活动,看望慰问留守儿童。
|
|
|
|
于丹教授做客四川公益“名人大讲堂”,为在场的200多位观众讲述了“诗仙”李白的风骨和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封面新闻对全场活动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全网共计110万人在线实时观看,其中封面新闻客户端83.5万人观看,华西都市报微博、封面新闻微博、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手机百度、凤凰新闻、新浪新闻共计30万人观看。
1995年至今,先后执教本科生课程《电视学概论》、《经典名片分析》、《电视新闻采编》、《中国古典文学》及研究生课程《媒介前沿理论》等。除专业课之外,发挥自身学科背景优势,主讲“古典诗词鉴赏”长达20余年。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作品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从哲学意味、审美意象、人格意境三个角度,为学生讲解古代诗词作者对中国文学意象的不同理解与感悟,在校园内外形成较大反响。2017年受聘为文科二级教授。
2018年,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评选展播活动 二等奖;
2008年,2007年首都十大教育人物;
2008年,2007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07年,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7年,“电视学概论”课程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2006年,“中国十大教育英才”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第一届中国高校影视研究学术奖(论文奖)二等奖;
2003年,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2002年,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
2000年,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00年,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于丹 趣品汉字(上下册)》,九州出版社(2018);
《汉字之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此心光明万物生》,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于丹字解人生》,东方出版社(2015);
《有梦不觉人生寒》,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人间有味是清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于丹 趣品人生》,中信出版社(2011);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修订版);
《于丹<论语>感悟》,中华书局(2008);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修订版);
《于丹<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修订版);
《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中华书局,2007年;
《形象品牌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三联书店有限公司(2017修订版)。
国家社会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双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国家社会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双重大项目:提升理论话语权与建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子课题负责人);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框架下的跨文化传播案例研究
国务院参事室重点扶持项目:《传统家教家风的当代价值转化》(国务委员刘延东批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家教门风普及读物;
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华传统优秀家教家风的当代价值与创新转化》;
国务院参事室项目:国学传播与国学中心体验规划设计;
北京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领导干部官德修养提升研究。
《促进文明互鉴语境下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报评论版,2018/6;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化》,教育传媒研究,2017/9;
《消除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误区》,北京日报,2017/5;
《当代国人伦理价值观的哲学思考》,中国国情国力,2016/12;
《北京文化符号的媒介建构分析》,现代传播,2015/04;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核心命题“供给”与“需求”双轮驱动——基于六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调查》,人民论坛,2015/24;
《中国故事的三种表达》,中国国情国力,2015/03;
《重建中国的精神与灵魂》,人民教育,2014/05;
《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延续与应用》,当代贵州,2014/27;
《中华文化的创意表达》,中国国情国力,2014/12;
《中国文化中的生命坐标》,理论学习,2014/08;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第三极文化”论丛(2014),2013;
《中国人的精神为什么不和谐——用“和文化”去完成思想补课》,人民论坛,2013/16;
《浅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提升》,世界文化格局与中国文化机遇——“第三极文化”论丛,2012;
《我国城市居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调查---基于对北京、上海、重庆三地居民的调查数据分析》,现代传播,2012/09;
《“和”与“顺”》,边疆文学,2011;
《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02;
《悦读经典 品味人生》,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文化是一种呈现与沟通》,北京观察,2011/08;
《从无到有 从边缘到主流——我国二级学科艺术学发展脉络梳理》,现代传播,2009/06;
《研究型大学艺术专业的“从游式”教学模式》,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民论坛,2009/11;
《雪下漫谈心灵的智慧》,中外管理,2009/12;
《于丹解析: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中外教师,2009/06;
《儒道兼济:构筑中国人格两岸》,中外管理,2008/12;
《让文化穿行过生命》,上海教育,2008/Z1;
《从“自我脚下”抵达“自我心灵》,现代人才,2008/01;
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所做的工作得到众多名家的肯定:
1.社会需要更多于丹教授这样的学者,让经典走出象牙塔,以大众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惠泽社会和人民。(汤一介)
2.儒道经典关注生命价值,重视“心”就是重视生命的体现,“心”就是精神生命、思想生命,于丹教授的讲读重视对“心”的阐发,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她是在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陈鼓应)
3.“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一座桥”,于丹的古典今读,可以说是完成了众多国学家的一个心愿,即让经典走近时代,贴切人心,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化、启发民智的作用——她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李泽厚)
4.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诚可谓妙趣天成,观之可以忘忧也!(易中天)
于丹教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