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论坛
品牌活动»网络伦理论坛
第二届网络伦理论坛在京召开 聚焦“新时代家庭伦理与美好生活”议题
发布时间:2018-04-28
浏览量:

4月27日上午,第二届网络伦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多角度聚焦“新时代家庭伦理与美好生活”议题,展开了一场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碰撞,共同为推动新时代和谐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全国妇联宣传部张小媛部长、新光集团周晓光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伦理研究所所长晏辉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于丹教授主持。

 

嘉宾合影

 

聚焦“新时代家庭伦理与美好生活”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作为北京高端文化智库在推动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面所做的贡献。在网络技术全面介入百姓日常生活的今天,围绕“新时代家庭伦理与美好生活”主题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探讨家庭伦理面临的挑战和弥合伦理关系的有效路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为论坛发表致辞,肯定了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所做工作的价值。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是人情道德的温床,更是自然人文的基础。网络对家庭伦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应认真对待,围绕网络时代家庭伦理问题做主题研讨,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学界的责任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于丹教授

 

于丹教授全程主持论坛,在她看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成为美好家庭的追求目标,拥有什么样的家庭伦理关系成为衡量一个家庭美好程度的重要标准。面对剧烈变革时代的伦理困境,如何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当下家庭伦理变迁的基本脉络,用权威观点解读今天家庭伦理接续的可能路径,成为第二届网络伦理论坛的主要议题。

 

于丹教授发布《岁时节序——中国人的自然伦理大数据(2018)》

 

值得关注的是,于丹教授在论坛上发布了《岁时节序——中国人的自然伦理大数据(2018)》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中国传统七大节日和二十四节气的公众舆情数据进行持续性挖掘,目前已完成春节、元宵、清明三个节日及立春、雨水等五个节气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

 

会上,于丹教授以春节和元宵节为例,从年夜饭、拜年习俗、节日禁忌、元宵观灯、花会演出等习俗大数据的剖析中,展示网络世界中国人岁时节序观念的延续与变迁。

 

 

节日、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准则,承载着以伦理价值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岁时节序不仅规约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节奏,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和家庭伦理关系的表达方式。

 

以大数据方式了解公众对传统节日和节气的关注热点和舆情现状,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于丹教授看来,通过对岁时节序的当代传播进行“曲高和众”的适配与调整,可以提升大众对节日文化参与的经验感受,激活更多参与传统节日和节气活动的意愿,以此强化岁时节序背后的自然秩序和伦理观念,这是凝聚中华文化伦理情感的有效路径。

 

专家学者多角度全面解读新时代家庭伦理

 

来自不同领域的几位主旨发言嘉宾分别从传统文化、家风实践、伦理学、心理学和网络伦理传播等角度对“家庭伦理与美好生活”这一议题进行了独到的诠释和解读,为建构新时代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出谋划策。

 

于丹:不和谐音符影响新时代家庭伦理关系

 

于丹教授认为,中国人一直秉持着“家国一体”的观念,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伦理关系,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她认为当下家庭伦理价值迷失与从“大家族”到“小家庭”的家庭结构变化、从“以老为尊”到“以小为重”的家庭重心转移,以及从“男外女内”到“男女平等”的社会分工变革这三个社会变化息息相关。

 

 

“寒门出富儿”与“巨婴”啃老现象、父亲失责与困境儿童现象、“空巢老人”现象已经成为新时代影响家庭伦理关系的不和谐音符。针对这些乱象,她提出了构建和谐家庭伦理的五大路径:

●强化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

●用良好家规固化价值观念

●针对失范行为进行心理矫正

●重视岁时节序的亲情粘合作用

●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伦理生态建设

 

周晓光:家门兴不兴关键看门风

 

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

 

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从自己家族的家教家风实践出发,表达了对家族伦理传承的观点。她认为“天下资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并用“大”“和”“兴”三个字总结自己的家族特点,与现场听众进一步分享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凝聚有着三四十个成员的大家庭的经验。

 

周晓光认为,家门兴不兴关键看门风,多年来她有意识地引导这个大家庭培养积极健康的家庭伦理观念,逐渐形成了勤俭持家、吃亏是福、知恩图报、孝悌传家和助人为乐的五大家风和系列家规,并在传统家规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制订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家族宪章》,凝聚家族共识,确保大家庭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带领家族企业持续成长壮大中丰富精神内涵,为社会贡献更多正能量。

 

肖群忠:慈孝平衡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教授围绕《传统慈孝伦理与亲子家庭和谐》发表演讲。他认为传统家庭伦理面临着现代市场经济、古今中外价值观念的冲击与挑战,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都很好,但在少数家庭中却因为亲子间缺乏沟通、交流而产生各种冲突。他以司马光家训思想为分析文本,说明父慈和子孝是对等的伦理义务,应树立慈孝相生、平等互动的观念。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和谐至关重要,传统慈孝伦理的现代传承创新应当从三方面进行:第一,以义为上,各尽亲子角色伦理;第二,等差与平等相结合,实现慈孝伦理传承创新;第三,重视亲子关系伦理,形成良好家风。

 

晏辉: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关乎人格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伦理研究所所长晏辉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伦理研究所所长晏辉教授以《家庭问题与问题家庭——哲学人类学的视野》为题,分享了现代性语境下家庭问题与问题家庭的八个趋势和九个后果。他认为,解决中国家庭中的问题,家庭成员要树立边界意识,倡导共同成长,把握适度原则及知止与行止的原则。

 

边玉芳: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以大量心理测试研究成果为依托,发表了题为《家庭教育与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主题演讲。她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不仅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保证,也是国家和民族文明和谐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心理资源,不良的亲子互动模式是孩子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根源。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随着子女身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必须摒弃直升机教养(helicopter parenting)和割草机教养(lawnmower parenting)的过度教养模式和父母成就取向的心理控制,改变“人在心不在”式的亲子陪伴。

 

张小媛:在网络伦理正向价值传播中贡献巾帼力量

 

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张小媛

 

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张小媛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妇联组织如何在网络伦理正向价值传播中贡献巾帼力量。她认为,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个人失德付出的代价很低,这是网络伦理失范困局的主要原因,传统家庭伦理建设因此受到冲击。妇女对于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应借助网络媒体和各种智能终端引导妇女传播正能量。因此,强化主流媒体的正面引导功能,对舆情发酵、传播主渠道的新闻网站加强舆情监测、积极引导势在必行。

 

美好生活从美好家庭开始,家和则万事兴。第二届网络伦理论坛呼吁人们直面急剧变化时代家庭伦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凝聚人心和改变伦理关系不和谐现状的有效路径,共同建设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