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家庭教育的特殊、重要性不断凸显,新的环境正在将家庭教育引入新方向。10月3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承办、田家炳基金支持的“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直播论坛顺利举办,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观看流量突破百万。
上午的直播重磅发布《新时期家长的角色意识与亲子互动行为提升》主报告,该报告立足研究前沿,探索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与解决路径;下午的直播中,幼、小、中名园名校全教育资源掌门人们为广大受众零距离答疑解惑。本次直播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交叉学科的实践优势,结合新时期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择取线上直播资源的多媒体呈现,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家长出实招,凸显了北师大“双一流”建设中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教育资源”的品牌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图1 嘉宾从左到右为陈丽、张淼、朱永新、于丹、丁大伟、伍小军、林丹华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认为,论坛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研究工作的延续和提升,是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暴露问题的积极回应,体现了首都高端智库突出的问题意识与可贵的责任担当。本次论坛邀请的多位嘉宾是来自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这是新时期北师大直面新问题、探索新路径的集体亮相,期待论坛能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吸引更多关心家庭关系和青少年成长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话题讨论,理性面对现实矛盾,广泛达成社会共识。
图2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
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淼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本次论坛立足于疫情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体现了高端智库可贵的问题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指出,家长们在疫情期间普遍开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做家长的“专业性”,如何让家庭和学校之间实现更紧密的配合。研究院分析了疫情期间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对家庭教育中的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图3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淼 图4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
2020,我们如何做家长?于丹教授给你通关秘籍
直播期间于丹教授重磅发布《新时期家长的角色意识培养与亲子互动能力提升》报告,科学揭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小神兽”与父母们的甜与酸。新冠疫情爆发后,久不开学的“小神兽”与父母之间的家庭问题第一时间引起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团队的敏锐捕捉。研究团队迅速就疫情期间家庭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情况、亲子关系问题等开展了在线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数量13339份,从家庭互动模式、家庭媒介素养、家庭时间秩序、劳动习惯养成四个版块探讨了疫情期间暴露了哪些家庭教育问题。
图5于丹教授发布《新时期家长的角色意识培养与亲子互动能力提升》报告
你和孩子真的可以平等对话么?
在家庭互动模式方面,在场的“缺席”是普遍的家庭问题。疫情期间,父母虽居家但有效陪伴不足或互动方式有误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调查数据来看,近半家庭的日常沟通中孩子观点得不到充分表达。关于疫情的各类信息,亲子之间大多是父母向孩子的单向输入,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社交媒体的使用大于家庭成员的交流。亲子阅读行为是了解真相、建立信任,有效沟通形成的重要途径,但就调查显示,我们的家庭普遍缺乏亲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内容上家长缺乏对有效阅读材料搜索的能力。
“信息疫情”带来家庭次生焦虑
在家庭媒介素养方面,“信息疫情”带来了一场家庭式的集体焦虑。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的信息流动让所有人都处在了共振和共情的情绪中,人们的感受比平时更强烈,一些伪命题、伪信息给家庭带来此起彼伏的精神焦虑。调查发现,家长与孩子讨论疫情防护的内容过于集中,轻视了由疫情延伸出来的公德教育、社会责任、理性视野等,如何判断海量信息的真伪,平抚焦虑、恐慌、忧虑等情绪,帮助孩子建立生命坐标和公民意识成为新的挑战。
建立家庭时间行动表:自律-自尊-自由
在家庭时间秩序方面,疫情“大假期”打破了家庭学习与工作时间表,“月亮不睡我不睡,我是人间小宝贝”成为家庭常态。约32%的家庭在疫情期间家庭作息规律被洗牌,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作息混乱尤为突出,占这部分受访者的50%。此外,家长引导的示范缺位,四成家长倾向给孩子灌输规律作息的道理,自身没有做出角色示范。散漫的家长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
图 6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在儿童劳动习惯养成方面,多数家长习惯性的将孩子排除在家庭劳动之外,劳动在儿童心理不易形成责任意识,只停留在兴趣层面。数据显示,65%的孩子愿意参与家庭劳动,但是在行为上较积极,能够经常参与劳动的孩子并不多。时间不够用已经不是孩子参与劳动的阻力,疫情期间45%的家长不愿意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劳动,认为没必要、平添不必要的麻烦。
锦囊妙计:家长角色意识培养与亲子互动能力提升建议
于丹教授由此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首先,通过多样的方式分年龄和阶段激活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个家庭能够带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数字而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用70%的情绪保证30%的内容。调节语言模式、增进亲子沟通,用饱满的状态接纳情绪、积极倾听,也能给予孩子拒绝沟通的权利。第三,给孩子“有限选择”,建立家庭时间秩序。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和规则制定中来,从中学会尊重与合作,并逐渐建立秩序感。“亲子互动”的意义不仅是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场域是家庭,在家里重新认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同时,也应该接受孩子给予我们的引领和反哺。
主题发言 跨学科专家建言献策
苏州大学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以《好关系才有好教育》为题分享了对于人、教育和关系的认识。人的生命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的长度,第二种表现形式是生命的宽度,第三种表现形式是生命的高度。教育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建立关系是创造教育非常重要的前提,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图 7 苏州大学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教授以《儿童年龄发展特点与亲子关系互动模式差异分析》为题分享了对建立良好亲子互动的建议。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从被动到主动到自动的转变,孩子的自我管理呈现为从无律到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而早期的亲子依恋关系尤为重要,她建议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以培养良性的亲子互动模式。
图7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边玉芳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林丹华做了《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关键对策》的主题分享。新冠疫情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新时期提升家庭教育的关键举措是培养富有弹性的家庭功能,提升家庭在压力下的调整和适应能力,构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家庭的关怀,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互动的社会化教育生态系统。
图8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林丹华教授
多维对话 建言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家庭教育
下午的直播,由幼、小、中名园名校的掌门人们拉开帷幕。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王华、北京市三帆中学德育副主任兼团委书记籍颖、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兼龙樾分园执行园长吴媛媛几位全教育资源的掌舵人,通过各大流量平台的交互分发,实时高效的与线上观众交流互动。
图9 从左到右分别是王华校长、籍颖书记、吴建民校长、吴媛媛园长、于丹教授
你把孩子当闺蜜孩子跟你藏秘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是管出来,孩子怎么变成我们家庭生活中最熟的陌生人,二胎时代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管理方式?孩子交朋友,家长到底要不要干涉,“年糕”娃娃怎么脱敏,说少了没用说多了嫌烦如何给孩子讲道理,是采用虎妈式教育还是放手让孩子自然成长,手机比妈亲电子产品到底怎么用…...直播期间一系列困扰无数家庭的棘手问题纷沓而至,近五百位家长“寻医问药”寻求科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对话嘉宾也在往来的互动中晾干货、出实招,逐一给出锦囊妙计,真正实现了零门槛、零距离、零时差的为各个年龄段的家长朋友们“贴着地皮开药方”。4个多小时的在线互动直播,累计获得了超过百万人次的浏览观看,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王华 北京师范大 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兼龙樾分园执行园长吴媛媛 北京市三帆中学德育副主任兼团委书记籍颖
本次直播以“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以北师大核心竞争力教师教育资源为基础,积极探索社会转型期高校资源与智库力量服务社会的新方向、新方法、新路径。通过全新的传播形式,最大化的激活了北师大全教育资源的新媒体呈现与社会化表达,为北师大“双一流”建设贡献了有效资源与殷实力量。
论坛全程回看链接:
https://flyoss-cdn.chinamcloud.com/pgc_record/media_code/b4b9a7dc78ee473895763c9b46cac00c/7a9e894bb66f0c91a499b0f41189b010_4.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