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公告»新闻资讯
关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这四大核心指标不容忽视!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9-06-03
浏览量:

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对比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化的文化中心城市,北京有着天然的优势和现实的差距,如何巩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难点和重点。

 

62日,以新时代·新格局·新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趋势与需求为主题的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海内外著名城市发展领域相关专家学者齐聚论坛,深入探讨新时代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路径及趋势,全方位、多角度讨论首都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得到了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及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的全程支持。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卫东,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淼,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论坛开幕式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主持。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

 

《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重磅发布

为发现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进一步定位首都功能、发掘文化中心价值,体系化梳理出城市美好发展的相关要素,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对此进行攻关。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在论坛现场重磅发布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

 

于丹教授重磅发布《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建构报告

 

于丹教授以文化二字破题,思考如何激活多元城市文基因,在传承、创造、发展的动态指标体系构建中,完成文明呈现与价值实践。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遴选出四项核心指标,分别为文化资源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育力,下设多个二级指标。

该体系建构的逻辑指导思想为对标与达标,即在文化中心发展目标上以伦敦、纽约、巴黎等世界文化中心为对标城市,以大量详实、权威的数据对比北京在各个指标上已有的成绩和待提升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为北京如何接近或达到领先城市的标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

 

指标体系摒弃传统的简单数据比较或者概念叠加的数据主义倾向,意在通过客观呈现世界文化中心城市的现有标准,在比较中找到自身不足,从而建构更符合中国自身情况的评估体系,实现对城市气质的有效辨认。

课题组在吸取国内外相关文化发展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以国际文化中心城市为对标,尝试建立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指标体系。该体系以首都定位与人本理念为核心,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时以数理逻辑与价值判断为抓手,发现城市发展要素的相互作用力。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

 

主旨演讲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国际文化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首都节事活动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发展比较及对北京的启示北京建设全球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历程与国家公共文化的首都担当北京城市中轴线与文化新空间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等问题展开主旨演讲。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迈科·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产业研究顾问、香港恒生大学教授许焯权从全球定位为北京市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参考。迈科·金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实践入手,提出比较研究在城市文化研究当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北京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力量,在保持文化力量和文化创新的方面,北京可以向其他世界文明城市借鉴一些经验。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迈科·

 

李国平认为,北京的发展只有在京津冀大的战略前提下形成新的发展、强调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才能一步步接近“2050年变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这一目标。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

 

许焯权通过使用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以及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贸易方面的数据,分析了世界和中国文化贸易呈现出11个趋势。他认为,基于文化贸易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应当从保持内地文化贸易出口和香港地区文化贸易进口的领先地位、提升进出口贸易份额、扩大文化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比重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产业研究顾问、香港恒生大学教授许焯权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盛从北京自身文化特色入手,为北京市文化发展提出建议。刘士林认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必须要从开展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全国文化中心的战略框架研究、做好全国文化中心城市规划三方面入手。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

 

李建盛认为,北京城市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历史建设和发展中最突出的成就,在北京城市历史进程中,他逐渐塑造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城市空间。北京中轴线南北中轴的延伸,是一种城市的拓展,是城市功能的集中表达,以及文化空间的历史叙事。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李建盛

 

圆桌论坛共同探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激活

 

在对话环节,于丹教授与政产学研嘉宾一起,分组探讨了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首都文化空间新拓展两个重要议题,从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利用、世界遗产公园文化价值创新、老字号品牌传承与时代创新、历史文化资源跨界融合等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地剖析与探讨。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金梅,颐和园副园长周子牛,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旭,北京歌华创意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中等嘉宾参与讨论。

 

于丹、段金梅、周子牛、程旭(从左到右)

 

段金梅认为,前门地区是北京南城胡同风貌,老城保护的特点,南城民居文化、会馆文化、商业文化都是独有的北京文化资源。对于前门的改造不仅仅是空间的改造,更是前门一种北京文化血脉的连续。周子牛分享了颐和园文创的成功实践。他指出,从景观还是到文创工作都注重文化品质的有效传播。他认为跨界融合合作以及将文物背后的精气神融入到文化产品中,是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程旭从北京老字号内联升的文化创新困境入手,分享了内联升在文化传承和营销实践的成功之处。他坚信,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专属的服饰文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国,更没有必要刻意迎合他人,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于丹、李鸿谷、曾辉、高振中(从左到右)

 

曾辉认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过程中,城市空间的商业化开发与宜居环境的平衡关系必然是社会创新设计关注的焦点,当代设计者要走在时代前面,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创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他立足于城市设计,分享了北京国际设计周基于社会创新的大设计思维对改善城市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李鸿谷从《三联生活周刊》的新媒体运营出发分享了有趣的案例。通过多媒介的转换,完成了杂志的互联网化,从视觉的空间进入了音频的空间,通过这个虚拟的空间构成了杂志新的生态。在高振中看来,文化园区不应仅致力于产品的打造,而是要做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园区建筑历史的文脉要与所在城市的区域内其它建筑产生关联。

 

论坛吸引了众多对北京文化发展感兴趣的各界观众,围绕论坛主题,多位观众踊跃参与互动环节。

 

会场全景

 

关于文化创新国际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国际论坛创办于2013年,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届。论坛紧密结合国家建设和时代发展,围绕文化领域的焦点议题,促进文化领域内的学术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深入交流,推动文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第七届文化创新国际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承办,以新时代·新格局·新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展趋势与需求为主题,聚焦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新时代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论坛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业界精英和政界领导,围绕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激活首都节事活动与国际影响力提升首都文化空间新拓展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